【创新前沿】Angewandte Chemie Novit 报道我校振动诱导发光动态响应新进展
发布人:王乐怡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3   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和张志云教授团队在振动诱导发光(VIE)的动态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通过将B-N键与柔性二氢吩嗪骨架相结合,成功设计出一类具有多重刺激多级响应特性的功能化VIE分子。相关成果以“Modulating Bond Order and Aromaticity in Dual-BN-Bonded Dihydrophenazine for Multi-Stimuli Responsiveness”为题,发表于 Angewandte Chemie Novit。Angewandte Chemie Novit的科学顾问委员会评价该项研究“在设计动态π系统以实现刺激响应材料方面是一个重大进展”。

智能分子能够通过感知并响应外部刺激实现“智能化”。然而,大多数智能分子仅能对单一的刺激产生简单的二元响应。为了提高分子的刺激响应性,田禾院士团队将具有动态键级的B-N键和可变芳香性的二氢吡嗪环结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动态分子5,10-二(三甲苯基)硼基-5,10-二氢吩嗪(BNNB)。该分子融合了B-N键的扭转和二氢吡嗪环的平面化运动性质,表现出可逆的三级构象转变,并对光、电、热以及机械力展现出构象驱动的多重刺激多级响应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分子构象的动态演变可诱导吸收与荧光性质的显著变化,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热致变色、机械变色与电致变色行为,并可激活TADF和三重荧光发射。这些结果展现了一种新的多重刺激多级响应集成策略,以超越传统的单一刺激二元响应智能分子,并使未来基于单分子设计多功能集成的多模态响应系统成为可能。

该研究工作由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金鑫博士和孙煦文同学在田禾院士与张志云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华东师范大学陈缙泉教授团队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测试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吕旭杰研究员与宣宏丽同学协助完成了高压实验部分。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ov.70012


原文来源:华理新闻网

原文链接:【创新前沿】Angewandte Chemie Novit 报道我校振动诱导发光动态响应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