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的“2025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我校举办。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的22名学员来校参观学习,学员涵盖了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跨国企业等多个领域。
在含碳废弃物资源化零碳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丁路教授为培训班学员作了“碳中和愿景下气化技术的发展: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主题报告,围绕煤等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等可再生原料气化技术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进行讲解。学员们对装置的应用场景、技术转移、商业化可行性等方面展现出浓厚兴趣。
在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员们参观了低碳捕捉、工业废水及固废资源化技术、无机功能材料制备与材料化学、轻金属电化学制备与熔盐化学等实验室,并听取杨颖副教授深入解析“VPSA工艺捕集烟气中CO2”的技术路径,刘程琳副教授系统阐述“双碳战略下氨碱法纯碱工艺的碳钙循环利用”的创新模式,顾帅副教授介绍“废旧锂电池电化学浸出与锂靶向提取”的关键技术突破。报告内容紧扣国际低碳科技前沿,引发了参训学员的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
据悉,“绿色低碳技术国际培训班”旨在形成“一带一路”国家广泛参与的绿色低碳合作网络,加快成果与经验的分享,促进低碳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低碳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掌握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路线,了解多场景、多发展模式下的技术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