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曹志兴教授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发布人:黄婉君  作者:信息学院  发布时间:2021-11-02   动态浏览次数:261

        10月28日,杭州科技未来城联合全球权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举办了世界青年科技论坛,新一届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在本论坛上重磅揭晓,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曹志兴教授凭借其在微分机器学习、随机基因表达建模等方面的成就入选。

        自1999年起,“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

        2010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首次进行区域性评选,一跃成为亚太、欧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科技青年群体的重要标尺。2021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亚太区正式落地中国,旨在为极具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多元化的国际发展平台,让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亚太科技成果再添新章。经过40余位全球顶级专家近一年的严格评审,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曹志兴教授与来自中国、新加坡、美国和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包含麻省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顶级学府的35位科技青年荣膺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获奖理由:

        作为跨越机器学习、细胞生物学和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他热衷于利用数学模型揭示细胞的内在决策机制。作为一个自然的复杂微系统,细胞的内在决策过程仍待人们探究。曹志兴正致力于探索这一课题。他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通过量化研究来破译细胞的决策机制,从而为癌症治疗、新药研发、疫苗研制等提供新观点、新思路。 他设计了一种线性映射近似方法,将非线性基因调控网络映射到线性网络上,实现了大规模求解基因表达的随机动力学和高通量分析单细胞数据。近期,他开发了一个基因表达解析模型,其中包含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细胞生理细节如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等,从而使得精确解读细胞生理和基因表达的耦合机制成为可能。针对细胞内生化反应规模大、反应物数量多的维度灾难问题,曹志兴提出了非马尔可夫的建模方法来降低系统维度,并开发一种微分机器学习方法来高效求解非马尔科夫模型,并将建模所需的数据量显着减少到经典方法所需样本的 1/30。


        原文来源:华理信息网

        原文链接:https://news.ecust.edu.cn/2021/1030/c7a160568/page.htm